百战名将,一心为公
禁曰:“今贼在后,追至无时,不先为备, 何以待敌?且公聪明,谮诉何缘!”徐凿堑安营讫,乃入谒,具陈其状。
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·于禁传》
于禁,字文则,大魏五子良将之一。如果不是那场大水,论资格于禁其实是五子良将之首,曹营外姓将领第一人。于禁早年在讨黄巾时跟随鲍信,转跟王朗。而王朗却向曹操高度赞赏于禁,认为他有大将之才。曹操便破例召见这个当时还是都伯①的于禁。曹操当然是识货之人,召见后便升于禁为军司马。从此,于禁开始了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三十年生涯。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除了张辽徐晃,其余魏将多被弱化,于禁乐进基本成了路人甲,因此事迹也不多,只能凭《三国志》中的只言片语去仔细琢磨。《三国演义》中于禁出名的第一件事就是张绣一役,但看《三国志》中记载,在战张绣之前,就发生了许多战役,一开始于禁便在攻徐州陶谦时自督一师攻破广戚②。一般来说只有曹氏宗室(当然包含夏侯氏了)才能这么早就获得独立带兵的机会,即使同为嫡系的乐进也直到建安四年(公元199年)才独自进攻眭固,而于禁算是外姓将领的第一人了。
攻陷广戚之后,于禁被升为陷陈都尉,此后,濮阳讨吕布、须昌破高雅、雍丘围张超、版梁斩黄邵、苦县斩桥蕤,正是恶战连场,但《三国志》不以描写战斗为重点,《三国演义》更没怎么描写,便可惜了这位百战名将。然而,陈寿在不经意间描写了一些经典战役。比如版梁之战,黄邵和刘辟夜袭曹操,被于禁击破,当场杀了黄邵。这类破袭战在《三国演义》很多,但却大多是罗贯中虚构,这场演义没有描写的版梁之战反而在《三国志》上有所记载。至于其余各场,飞将吕布、已成穷寇的张超,还有袁术手下大将,可见每一战,于禁都是付出了他的智慧和英勇。当然这些都不如战张绣那次风光。
张绣本来倒没什么,只因曹操恋上了邹氏(但据《三国志》和裴松之补引的注,事情未必就是因为邹氏),便多了些插曲,曹操被张绣降而后反,曹营大乱,青州兵趁机作乱,于禁先是在张绣军追击下引数百人且战且退,听到这消息后,还能镇压青州兵,遏制乱势。难得的是在已经知道青州兵向曹操投诉时,还不忙去为自己辩解,而是安营扎寨,做好防御工事,这才使曹军转危为安,并让张绣不敢妄动。事后当然换得曹操大加赞赏,得到了益寿亭侯的爵位(和他日后的死敌关羽的爵位汉寿亭侯正好遥相呼应,真是有缘)。
①都伯:统帅百人的军官。
②广戚:今山东微山县填内。
深绕敌后,奋勇敌前
刘备以徐州叛,太祖东征之。绍攻禁,禁坚守,绍不能拔。
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·于禁传》
太祖与绍连营,起土山相对。绍射营中,士卒多死伤,军中惧。禁督守土山,力战,气益奋。
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·于禁传》
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于禁在张绣之战风光了一次后就仅见其名,不见其事。然而在《三国志》中却可以见到,于禁在官渡之战比别的将领贡献都要大。如果说文职人员中贡献最大的是曹营谋主荀攸,那么武职人员中贡献最大的就是于禁了。《三国志》记载中的官渡之战远比赤壁之战复杂得多。官渡之战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防守拖延战(这阶段曹操去闪击了刘备),然后是前锋遭遇战(即按荀攸之计以运动战斩颜良文丑),接着便是互相骚扰敌后,包括断粮,截击以及别部互相交锋(包括徐晃断粮、曹仁抄击韩荀,刘备策反汝南等),这一阶段实际上一直持续到最后,紧接着便是阵地战,也就是《三国演义》中发石车、垒土山、起箭楼、掘地道等,最后才是我们最熟悉的火烧乌巢。而于禁在这五个阶段中的三个阶段均有极大的发挥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刘备在回到徐州时即自立,欲与袁绍互为呼应,此时本是大好机会,而袁绍却因为爱子病重没有出兵接应,而是等到刘备兵败,徐州被曹操吞了才慢慢地南下。历史上的袁绍却没有那么愚蠢,早在建安四年(公元199年)冬,刘备自立的时候,袁军就已经和曹军摩擦甚多。这时于禁自告奋勇为先锋,仅带领二千人到达前线延津驻守。曹操知道时候一久,刘备势力巩固后,与袁绍合力将会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,于是决定闪击刘备,这时袁绍亦同时对曹营前线发动进攻。结果于禁仅以二千人硬是守住了前线,遏制了袁军的攻势,为曹操歼灭刘备,达到各个击破的效果争取了时间,立了首功。
曹操回师之后,随即在荀攸的谋划下,以运动战斩颜良,以物资诱杀文丑。这时于禁便离开延津抵达获嘉(已深入袁氏势力范围),以五千兵力与袁绍大军打起游击战,成功烧毁保聚三十几处,斩首生擒各几千名士卒及二十多名袁营将领。当然这场战役也有乐进的功劳,但从史书记载的主次看,应当是于禁作主导。接着曹操又派遣于禁屯原武,袭击在杜氏津的袁军分部,结果又是胜利。于禁凭借其出色的指挥能力,深入敌后,在袁绍眼皮底下接连打败袁氏势力,打出了名堂,也为自己的职位获得升迁的资本,终于脱离了校级(校尉和都尉),跻身进将军之列,官拜裨将军。
当曹袁对决进入白热化阶段时,于禁及时回到主力这边,负责督守土山,袁军起高楼用箭射之。于禁身先士卒,冒着箭雨力战,奋勇于敌前,一直坚持到发石车(时称霹雳车)造好为止。官渡胜利之后,于禁又升为偏将军。
官渡之战对于曹军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,以近乎绝对劣势一举打败比自己强上几倍的敌人,从此开始无敌于北方,一统中原。于禁,这位来自草根阶层的将领靠着个人的武勇、胆气和智慧,一点一滴地积累着战功,终于在官渡之战厚积薄发,完成无数个艰难任务,多次打败袁军。官渡战后,名将地位终于入囊中矣,要知道,关羽斩颜良,曹操如此赏识他,也只是封他个偏将军和赏他个汉寿亭侯。于禁早在张绣之战时已经得到了益寿亭侯这个爵位,而此时也得到了和关羽相同等级的偏将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