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普通] 官渡之战时袁绍和曹操大战, 群雄为什么不趁机出兵坐收渔利?

酷酷跑网友_49151312

文章来自官方公众号《逐鹿游戏志》/严禁转载
原创作者:天下英雄谁敌手

东汉献帝建安五年(200年),为了争霸北方,曹操和袁绍两军主力尽出,在官渡展开大决战。

既然曹操和袁绍的主力都集中在官渡,那为何群雄不趁此良机出兵占领袁曹的地盘以扩大势力呢?
https://img2.***img.com/bbcode/images/4293ff22920d5a9dc0417f97463110b6.jpg?imageView2/2/w/984/h/9999/q/80/format/jpg/interlace/1/ignore-error/1汉末群雄割据图 / 图片来源 《三国演义·地图珍藏版》插图

其实当时真有人这么想过,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。

这两个人就是孙策和刘备。

孙策

当时孙策已经占领了江东六郡,拥有精兵数万,势力强大。

他曾与曹操合兵攻打袁术,双方关系一度十分融洽。

曹操对孙策颇为忌惮,当他听闻孙策平定江东时,叹道:“猘儿难与争锋也!”(《三国志•吴书•孙破虏讨逆传》裴松之注引)

建安五年(200年),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。为了稳住孙策避免两线作战,曹操对孙策采用怀柔政策,以汉献帝的名义封孙策的两个弟弟孙权和孙翊为官,又把侄女嫁给孙策的四弟孙匡,并让三子曹彰娶孙策堂兄孙贲之女,这样一来双方成了儿女亲家,两家结成姻亲。不仅如此,他又命扬州刺史严象推举孙权为茂才。

曹操这么做可谓是仁至义尽了,哪知道孙策人心不足蛇吞象,竟然对曹操狮口大开。

听说闻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,无暇南下,年轻气盛孙策写信向曹操,要求封官“大司马”。

在东汉时期,大司马位在三公(太尉、司徒、司空)之上。而当时曹操仅仅是个司空,怎么可能同意让孙策的官职高过自己呢?

曹操不同意,孙策十分恼怒,暗中计划趁曹操主力在官渡时出兵偷袭许都,劫持汉献帝到江东。于是他开始秘密部署军队,调遣将领。

正当孙策谋划北伐偷袭许昌之时,有一次外出打猎,被当年仇敌许贡的三个门客刺杀身亡。
https://img2.***img.com/bbcode/images/f5d074caa3f82b39e709fa6f3ce1a62b.jpg?imageView2/2/w/984/h/9999/q/80/format/jpg/interlace/1/ignore-error/1孙策 / 图片来源 电视剧《新三国演义》2010版截图

孙策之死有一种阴谋论:

曹操首席谋士郭嘉曾说:“策轻而无备,虽有百万之众,无异于独行中原也。若刺客伏起,一人之敌耳。以吾观之,必死于匹夫之手。”所以有人说是曹操派人刺杀了孙策。

本着“受益最大嫌疑最大”的推理原则,无论此事是否属实,但孙策之死的最大受益人是曹操。

孙策死后,18岁的孙权掌权,江东局势动荡不安,根本无暇北伐偷袭许昌。

孙权上台后,江东局势急转直下: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,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,孙暠企图夺权,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,豫章、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。所以孙权上台后的首要任务是平息内部动荡,而不是北伐许昌。

刘备

刘备一直被曹操视为劲敌。

200年在官渡之战前夕,曹操亲征占据徐州的刘备。出征前许多人劝曹操说袁绍的进攻迫在眉睫,而刘备兵少地狭,不足为患。但曹操说道:“夫刘备,人杰也,今不击,必为后患,将生忧寡人。”

刘备被曹军打败,徐州被占,关羽被俘,自己逃亡北方投靠袁绍。

刘备此时的根基已经完全被曹操拔除,没有了后顾之忧,曹操这才放心大胆全心全意的对抗袁绍。
https://img2.***img.com/bbcode/images/3bbf600761837b9078c6dea62400b659.jpg?imageView2/2/w/984/h/9999/q/80/format/jpg/interlace/1/ignore-error/1刘备 / 图片来源 电视剧《新三国演义》2010版截图

曹操征讨刘备时,谋士田丰建议袁绍趁机偷袭防守空虚的许昌,但袁绍以小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。田丰气的以杖击地:“为了一个小孩子放弃良机,实在是太可惜!”

官渡之战时,刘备奉袁绍之命南下汝南,与黄巾军余部刘辟等人会合,骚扰许昌以南,但被曹仁击败。刘备重新返回袁绍处。

刘备这次南下很有可能是想重新夺回徐州重建地盘,并伺机攻打曹操,所以曹操绝对不会允许刘备得逞的。

除了孙策和刘备对曹操有些威胁之外,其他群雄要么划地自守,要么臣服曹操,不足为虑。

刘表

当时的割据势力,除了袁绍曹操之外以刘表实力最强。

建安五年(200年),刘表与张绣合击曹操,双方互有胜负。

但后来张绣接受谋士贾诩的建议向曹操请降,刘表从此失去了对南阳对荆州的屏障,开始直接面对曹操的威胁。

官渡之战时,袁绍遣人求助于刘表,让刘表北上夹击曹操,刘表向来使许诺表示支持,但事后却按兵不动,只希望自保以观天下之变。

部下韩嵩、刘先劝他,说如果有想要有所作为,就要趁袁绍和曹操相争的时候起事。如若不然就要选择其中一人投靠,否则会被袁曹两家一同怨恨,也就难以自保了。

但刘表依然举棋不定,无所作为。
https://img2.***img.com/bbcode/images/9cadf3d4977bb1e3d71812f7dc9e4ac5.jpg?imageView2/2/w/984/h/9999/q/80/format/jpg/interlace/1/ignore-error/1刘表 / 图片来源 电视剧《新三国演义》2010版截图

不过,当时刘表内部也出现了叛乱,自顾不暇。

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,刘表部下、长沙太守张羡支持曹操,在长沙郡和邻近三郡(桂阳郡、零陵郡、武陵郡)反抗刘表。刘表派兵攻打张羡,直到张羡病死才平息叛乱。

除此之外,交州牧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也不和。在建安四年至八年间(199—203年),交州牧张津对刘表连年用兵。直至建安八年(203年),张津被部下杀害,战乱才平息,刘表才派人进驻交州。

所以刘表在官渡之战无所作为,一方面是因为他性格怯懦,优柔寡断,对军事不了解。

曹操说:“我攻吕布,表不为寇,官渡之役,不救袁绍,此自守之贼也,宜为后图。”

贾诩说:“表,平世三公才也;不见事变,多疑无决,无能为也。”

《魏略》:“刘表性缓,不晓军事。”

《吴书》:“表,儒人,不*军事。”

另一方面是因为内部叛乱和与交州作战,无暇北上。

张绣

197年,张绣占据了原荆州牧刘表的宛城,但他却得到刘表的接纳,与刘表联合抵抗曹操。

曹操曾南下击败张绣,但张绣降而后叛,继续与曹操对抗。此后曹操多次攻打张绣,都遭到张绣的顽强抵挡。

如果按照这种情形,那么官渡之战时张绣一定会攻打曹操,令曹操腹背受敌。
https://img2.***img.com/bbcode/images/a75a143038d5470c99366ec82ae1ade1.jpg?imageView2/2/w/984/h/9999/q/80/format/jpg/interlace/1/ignore-error/1张绣 / 图片来源 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央视94版截图

官渡之战时,袁绍派人到张绣处希望能结盟,但谋士贾诩分析了袁曹双方的优势和劣势,认为曹操必胜,所以劝说张绣向曹操投降,张绣最终同意。

抵达许昌后,曹操牵着张绣的手,一起参加宴会,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,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。

建安五年(200年),张绣参加了官渡之战,力战有功,升为破羌将军。

关中诸侯

关中诸侯当时包括韩遂、侯选、程银、杨秋、李堪、张横、梁兴、成宜、马玩等人,他们之间关系十分复杂,既联合起来一致对外,保卫自己的关中地盘,又互相争夺,彼此攻打。

在官渡之战时,袁曹双方都派人拉拢关中诸侯。曹操派钟繇(钟会之父)为司隶校尉,前往关中安抚各路诸侯。钟繇威望高,又有汉献帝大义的名分,所以最后取得了关中诸侯的支持,韩遂、马腾还派儿子作为质子去许昌侍奉汉献帝,以示忠心。

钟繇曾送给曹操两千匹战马到官渡前线,这些战马很有可能就是韩遂、马腾等人赠送的。

张鲁

张鲁割据汉中一隅之地,力量有限,自保有余,扩张不足,根本顾不上出兵攻打曹操扩大地盘。

而且关中诸侯也对汉中虎视眈眈,张鲁根本不敢轻举妄动。

不仅如此,张鲁与益州刘璋有仇,双方战事连绵,根本无力分兵。
https://img2.***img.com/bbcode/images/153888429aae82fc0b74afe2fbf5c32c.jpg?imageView2/2/w/984/h/9999/q/80/format/jpg/interlace/1/ignore-error/1张鲁 / 图片来源 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央视94版截图

刘璋

刘璋之所以无所作为,一方面是因为地理限制。

益州北边的汉中被张鲁占据,西边荆州是刘表的地盘,根本无法飞渡去攻打曹操袁绍。

另一方面,此时的益州战火连天。

刘璋既要与张鲁作战,又要平息内部叛乱。

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,刘璋部将赵韪利用益州百姓怨恨东州兵的心理,联合益州本土大族起兵反叛,获得了益州大族和人民的支持,益州各地等地纷纷响应。

建安六年(公元201年),赵韪率部围攻成都,刘璋指挥东州兵奋力抵抗,赵韪兵败被杀。

所以说刘璋内部不稳,叛乱四起,都打到成都了,更不要说派兵去攻打曹操了。
https://img2.***img.com/bbcode/images/a21108f59f8b5dfb02520158be1d2649.jpg?imageView2/2/w/984/h/9999/q/80/format/jpg/interlace/1/ignore-error/1张鲁 / 图片来源 电视剧《三国演义》央视94版截图

除了内部不稳之外,刘璋的性格懦弱,并不是一位在乱世之中奋发有为的枭雄,这也是他不派兵的原因。

王粲:“璋性宽柔,无威略,东州人侵暴旧民,璋不能禁,政令多阙,益州颇怨。”(《英雄记》)

诸葛亮:“刘璋暗弱,张鲁在北,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,智能之士思得明君。”(《三国志•蜀书•诸葛亮传第五》)

陈寿:“璋才非人雄,而据土乱世,负乘致寇,自然之理,其见夺取,非不幸也。”(《三国志•蜀书•刘二牧传第一》)

《益州耆旧传》:“璋懦弱多疑,不能党信大臣。”(《三国志•蜀书•刘二牧传第一》)

公孙度

公孙度偏安辽东郡一隅之地,无心进取中原,只想着割据辽东当土皇帝。他自封辽东侯、平州牧,但出行时坐着皇帝的銮驾,冠冕上悬着九条玉串,跟皇帝一样。

占据并、幽、冀、青四州的袁绍军力强大,并与乌桓关系良好,让公孙度不敢轻举妄动。

公孙度自知无力攻打袁绍进取中原,就把目光转向辽东各地,积极扩张。他东征高句骊,西征乌桓,南取辽东半岛,并渡海占领了山东半岛北部的东莱诸县,开疆扩土,威震海外。

《三国志•卷八•魏书八•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》:东伐高句骊,西击乌桓,威行海外。初平元年,度知中国扰攘,语所亲吏柳毅、阳仪等曰:“汉祚将绝,当与诸卿图王耳。”越海收东莱诸县,置营州刺史。自立为辽东侯、平州牧。立汉二祖庙,承制设坛墠於襄平城南,郊祀天地,藉田,治兵,乘鸾路,九旒,旄头羽骑。太祖表度为武威将军,封永宁乡侯,度曰:“我王辽东,何永宁也!”。
https://img2.***img.com/bbcode/images/90eea8b106b97987cfc0c1e1a0b0beba.jpg?imageView2/2/w/984/h/9999/q/80/format/jpg/interlace/1/ignore-error/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/ 图片来源 《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上册》插图

官渡战争时的群雄因为各种各样的内部外部原因,都无法趁袁曹相争之时出兵坐收渔利,以至于坐视曹操击败袁绍,统一北方。而他们其中许多人的命运,也步了袁绍的后尘。

参考文献:《三国志》等

1楼 2022-06-21 15:28:11 117
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