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国在战争后期的坦克研制上所走的道路,与美苏英完全不同。美国和苏联是先造底盘后选火炮,属于一种从下往上的发展模式。而二战中后期的德国人所走的道路却恰好相反,德国人是先选火炮后造底盘,属于一种从上往下的发展模式。
虽然后来经多方劝说,“元首”总算是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,勉强接受了威力略逊一筹的KwK 42 L/75 (75mm),然而KwK 42 L/75 (75mm)已经是一个下限了,所以戴姆勒?本茨的自作主张理所当然的激怒了希特勒,VK3002(DB)的下场自然不会太妙。相比之下,MAN就要“鬼”的多,为了满足火力性能,干脆把VK3002(MAN)的车重以变相的方式自行放宽――虽然该车战斗全重35吨,不过那是将装甲板厚度故意降低后的结果(炮塔正面装甲仅60mm),MAN的精明就精明在这里,尽管明知陆军武器局肯定会因此来找麻烦,不过只要火力上满足了元首的要求,既便是后来因增补装甲厚度而使车重大幅攀升也定无大碍(当然,也不能说希特勒当时对坦克火力的偏执就完全没有道理,事实证明,既便是T-34/85出现后,KwK 42 L/75(75mm)还是对3NC-C-53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火力优势,不过代价就是真正的VK3002(MAN)量产型其战斗全重很快便突破了44吨)。这一切的最后结果便是,凭借火炮威力更胜一筹的有时,VK3002(MAN)在选型中战胜了VK3002(DB),发展成我们所熟悉的“黑豹”。